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是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老边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老边区“两地四区一带”总体建设目标,努力实现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老边区营东新城派出所被省公安厅命名为全省第三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路南派出所崔家警务室被命名为全省首批“雷锋式警务室”,老边区人民检察院连续两届荣获“辽宁省文明单位标兵”称号。
一、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坚持政治引领,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区委理论中心组重点学习内容,全年累计召开专题学习会议15次,学习内容30余项,深刻领悟精髓要义和实践要求,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在全市各县(市)区中率先开展法治建设办领导干部进党校讲习近平法治思想活动,对全区40余名中青年干部讲授了“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辅导讲座,深刻阐述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思想体系和法治能力提升的实践路径。积极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精品课”学习活动,组织全区40余名法治工作负责人,集中学习了《全面依法治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等精品课程,充分利用和发挥好习近平法治思想精品课程的示范、引领、宣传作用,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入脑入心。
(二)强化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素养
制定印发《老边区2024年普法责任清单》,详细列明共性、个性普法任务,压紧压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创新多元宣传模式,充分利用“政务公开日”“宪法宣传周”“民法典宣传月”等重要时间节点,联合相关部门开展法律“七进”主题活动,共举办法治宣传活动90余场,其中被中央和省级新闻媒体宣传报道30余次,设立咨询点50次、接受咨询8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宣传品12000余份,努力在全社会营造浓厚法治氛围,让法治春风吹进千家万户,让法律服务惠及更多群众。
(三)创新便民服务举措,打通服务群众“零距离”
深入实施“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扎实推进服务场景集约化、便利化、高效化,确保“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实、落细、落地,老边区营商局严格按照“高效办成一件事”2024年度重点事项清单,组建工作专班27个,协调各相关单位,开展业务系统对接、事项数据共享、申报信息接收、办理指南制定等工作,明确牵头单位和责任部门,分三批次对27个“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场景,组织各专班开展全口径、全流程、全覆盖“走流程”体验工作,从申请、受理、审核、审批的全过程进行模拟办理,重点检验办事流程是否顺畅,信息流转是否及时、跨部门协作是否高效,办理结果是否回传,确保各业务场景“走的通、用的好”,全力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地见效。
(四)扎实推进法治为民办实事,厚植法治为民情怀
聚焦社会关注和群众关心的法治热点难点问题,经公开征求意见,梳理汇总提出“法治为民办实事”6个项目,着力用法治方式解决群众身边的一件件“头等大事”“关键小事”,围绕创新打造实体化综治中心、防范化解校园欺凌、社情民意三个微平台建设等重点领域,把法律服务送到百姓心坎上,切实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真正做到凝聚群众、温暖人心,努力实现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
(五)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服务模式,建立规范化、机制化政企沟通渠道,做好企业服务。推荐企业参加民营企业座谈会与省、市组织的民营企业家培训,助力民营企业家提升政治素养和经营管理水平。贯彻落实省、市稳经济系列政策举措,统筹制定《老边区贯彻落实<辽宁省进一步推动经济以进促稳稳中提质若干措施>工作台账》,扎实推动我区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谋划推进“净源”2024专项行动,加快构建市场开放透明、规范有序,企业平等竞争,政策权责清晰、监管有力的市场准入管理新体制,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加公正、透明、规范、便捷、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六)深化行政执法监督,全面提升执法工作质效
不断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理论素养,研究制定《老边区2024年度行政执法人员轮训方案》,组织全区255名行政执法人员开展全方位、多层次、高密度的行政执法轮训活动,进一步提高一线执法人员的法治意识和执法水平。扎实推进行政执法监督工作,落实涉企行政执法检查任务,汇总、审核涉企检查计划39项,统筹制定涉企行政执法检查计划,杜绝执法检查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贯彻落实行政执法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分解任务落实进度清单57项,监督指导区政府各行政执法部门及时准确全面完成重点任务,切实有效推动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走深走实。
(七)筑牢平安建设防线,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不断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规范化。为全区各级人民调解组织配备专职人民调解员72人,(其中区级专职人民调解员3人、镇街8人、村(居)61人),已实现区、镇(街道)、村(居)专职调解员全覆盖。2024年以来,老边区各级人民调解组织累计调解民间纠纷1251件,为维护基层社会稳定保驾护航。
不断提高社区矫正人员管控力度。贯彻落实《社区矫正法》,严格执行“日通话、周见面、月报告”制度,利用信息化平台全天候监管行动轨迹。深入开展社区矫正对象集中法制道德教育,有效提高社区矫正对象法制和道德水平。常态化开展社区矫正安全隐患排查,2024年老边区新接收入矫49人,解除50人,现有社区矫正人员99人,其中缓刑98人、暂予监外执行1人,未发生矫正人员脱管漏管,无涉及社区矫正重大影响的违法违纪事件,切实守好筑牢我区安全稳定底线。
(八)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力打造一站式综治中心
区委政法委统筹信访、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人社等部门形成合力,推动建立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充分整合信访接待、仲裁调解、复议听证、诉讼服务、检察服务、公共法律服务、社区矫正等职能,设置信访、司法、人社、法院立案等15个办事窗口,构建形成“抓前端信访源头化解、理中端调解优先运用、治末端诉讼定纷止争”的三段式多元递进矛盾纠纷化解模式,努力实现矛盾纠纷化解“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全力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法治化水平。自揭牌运行以来,老边区综治中心共计接待来访5267人次,办理信访、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案件655件。累计接待本省调研团11次。充分展示了老边区社会治理工作的创新思路与实践成果,为全省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贡献老边力量。
(九)践行法治为民宗旨,全力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持续推进仲栽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完善“监察+仲裁”综合服务受理窗口和农民工工资争议速裁庭,建立疑难复杂劳动争议案件“联合部门大调解、监察仲裁快查办”联合办案机制,开辟劳动争议案件的“快立、快调、快审、快结”绿色通道,全面提升劳动争议纠纷化解水平。2024年以来,共受理各类劳动人事争议案件178件,已审结155件,其中裁决结案122件,调解结案14件,撤诉结案19件,切实维护全区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充分发挥行政复议“主渠道”作用,积极组织开展行政复议法宣传月活动,引导鼓励群众通过行政复议渠道合理合法表达利益诉求。2024年,共受理行政复议案件37件,现已审结21件,行政复议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日益彰显。
2024年,老边区法治政府建设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短板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法治政府建设推进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个别单位对于法治建设工作的思想认识不到位,落实法治政府建设任务要求还有差距。二是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程序意识薄弱,存在重实体、轻程序的情形。三是法治化营商环境还有优化空间,部分单位服务意识仍然不足。
二、下步工作安排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决胜之年,也是“十五五”谋篇布局之年。老边区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将政府行为全面纳入法治轨道,为加快推动老边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一)始终坚持党对法治政府建设的领导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把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相关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重要学习内容,不断学深悟透、学思笃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精髓要义,并始终贯穿法治政府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不断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落实好《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压紧压实“第一责任人”职责,扛牢政府主体责任,做好述法全覆盖及结果运用,激发“关键少数”履职尽责的内生动力。
(二)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严格审核把关行政规范性文件,常态化开展不平等对待企业法规政策清理工作,有效破除制约企业发展制度障碍。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持续推进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有效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不断强化行政执法人员能力素质。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作用,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保障企业合法权益。
(三)不断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
扎实推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不断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着力提升人民调解员矛盾纠纷化解能力,切实发挥人民调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第一道防线”的作用。高标准做好“八五”普法收官之年工作,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切实提高普法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完善法律援助便民服务举措,以“群众满意”为导向强化服务意识,全力提升群众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