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信息 > 部门信息

营口市老边区综治中心:“一站一窗”更方便 家门口的“解忧点”

来源:直播老边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3-31

【字号:

分享:

初春时节,北方海滨的风仍带着丝丝凉意,大地却已悄然萌动着生机。柳梢新绿初绽,草芽破土而出,处处都是生命拔节的声响。快速拔节生长的,还有这里的综治中心——营口市老边区综治中心成立时间不算长,却快速做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

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老边区积极探索,以综治中心为依托,走出独具特色的基层治理之路,体现出创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生动实践。

通过机制、流程、资源的“三个重构”,这个2100平方米的综治中心将原本分散的“点”凝聚成一体,让群众遇到问题时有了“找个说法”的地方,成为百姓家门口的“解忧服务站”。

“集成式服务”围着群众诉求转

“原本以为要跑好几个部门,没想到在这里‘一站式’解决了。”张先生因房屋产权纠纷来到综治中心,这里不仅免费提供了法律咨询,还协调住建等部门快速解决了问题,张先生感慨道。这种“集成式服务”源于老边区综治中心悉心打造的“1+7+9+15”模式——以综治中心为枢纽,整合公安、司法等7个部门,融合信访接待、法律援助等9项职能,设置15个便民窗口。司法调解室、诉前调解室、速裁法庭等专业区域一字排开,群众遇到纠纷不用再“多头跑”,所有诉求“一窗受理、并联办理”。在这里,群众诉求是被围绕的原点,窗口就是“流水线”的起始点,部门围着窗口转、围着群众诉求转。百姓都说,现在到综治中心反映问题就像进了大型超市,各种专区都有对应窗口。老边区综治中心运行以来,单日最高接待量达800人次,受理法律服务、劳动仲裁、法院立案等各类业务1752件次,真正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分级诊疗”缩减事项办理周期

环卫工人曲师傅在上班途中受伤,前胸肋骨骨折,多次向单位索要医药费赔偿无果,来到老边区综治中心寻求帮助。工作人员引导其到法律援助窗口,让其“一站式、一窗口”迅速办理法律援助申请,并指派律师第一时间协助曲师傅补充收集相关证据材料。

“没想到20多年的老问题,在这里10天就解决了。”边城镇的一名居民激动不已。他反映的土地纠纷问题,通过“前端接访——中端调解——末端速裁”的递进式流程,最终在老边区综治中心形成解决方案。

在矛盾化解的“前端”,老边区综治中心实行“首问责任制”,30分钟内启动部门联动响应;“中端”调解环节,创新“背对背”调解法,分别了解当事人真实诉求,再组织现场调解,全力促成和解;“末端”速裁法庭则与调解无缝衔接,有效缩短群众办事时长,进一步提升纠纷化解质效。

这种“分级诊疗”模式让案件审理周期压缩至25天。

“七位一体”解纷体系化百姓“心结”

前不久,租房者杨女士和房主因物业费纠纷找到老边区综治中心,律师现场说法、调解员以情感化,不但厘清了合同条款,还促使双方达成了和解协议,更解开了双方内心深处的“心结”。而这正是得益于老边区综治中心“七位一体”解纷体系。为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老边区综治中心整合党员、律师、“五老”等多元力量,构建起“七位一体”解纷体系,并引入人大代表、心理咨询师等社会力量,形成“专业调解+社会参与”的共治格局,让百姓“心结”化为“心解”。除此之外,在综治中心大厅的电子屏上,还实时滚动着老边区委、区政府领导值班表及综治中心30个党员先锋岗的服务内容,目的就是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精准的办事指南。如今的老边区综治中心,每天都在书写“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基层治理新篇章。这里的实践揭示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成功密码:它镌刻在群众满意的笑靥里,体现在矛盾化解的高效中,更闪耀在主动创新的智慧光芒里。

  • 附件:
  • 视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